查看原文
其他

提振消费要拼诚意

唐琴 重庆瞭望 2023-05-24

只要诚意到位了,再紧的钱包也捂不住。

前不久,由湖北东风引发的车市降价“大地震”,已经席卷吉林一汽、广东广汽等超30个汽车品牌。

汽车“花式内卷”的价格战,迅速掀起了消费者抢购热潮。比如,降价9万的雪铁龙C6从不被看好,到一夜之间冲上热搜,一天以内就被抢断货,不得不停止接单。

事实证明,不是消费者不想买车,而是想要价格实惠的好车。只要价钱降到位,没有卖不出去的车。

同样的道理,当前有些行业消费市场不热,大家不是真的不想消费,而是价格不实惠!近几年,大家挣钱不易,不少消费者之前被超高的品牌溢价、层出不穷的商家套路、低劣的产品服务伤透了心,花钱自然不痛快。

可以说,市场要“撬开”消费者的钱包,让人们心甘情愿拿钱出来消费,必须出点大招、狠招、实招。

重庆市民逛商圈。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3年中国“拼经济”,消费被寄予厚望。不过,要在市场上真正见到提振消费的实效,难度系数不小。

马克思早就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直接点明:“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如今,消费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稳定运行的中坚力量。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21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6%提高到65.4%,有力夯实了经济大盘。

但需要看到,相对欧美发达经济体,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依然较低,中国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继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但回顾2022年,“三驾马车”中消费这辆“马车”不但没有往前跑,还往后退了几步。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已经降至1990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出现了负增长。

以成渝地区为例。2022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96.5亿元,比上年下降1.7%;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3%,消费呈收缩态势。

成渝作为中国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休闲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消费I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长期占据全国榜单前列,正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市场的拉动力对成渝经济增长贡献度举足轻重。

今年,成都、重庆提出预期经济目标要实现GDP增长6%以上,消费市场挑战和机遇并存。能不能把消费这盘大棋下活,到了考验成渝功夫的时候。

重庆一特色夜市街区。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市场永远在,消费永远在,关键是要需要找到释放消费需求的密码。

“车市地震”的案例说明,当前人们并不是没有消费需求,而是消费需求被压抑了。我国拥有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是我们提振经济的底气和优势,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成都居民储蓄均超万亿元,分列全国第四、第六。成渝高储蓄背后,是极具潜力的消费空间。

居民储蓄在增加,消费意愿为什么没有增强?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部分老百姓消费意愿降低,是因为收支不平衡。三年疫情,大家遭遇了停工、失业,切实经历了经济发展的跌宕。虽然当前经济开始复苏,但老百姓钱包“回血”尚需时日,不少人明显感觉钱更难赚了,收入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而在消费的出口端,老人赡养、孩子教育、车贷房贷等刚性需求却“坚不可摧”,迫使不少家庭选择开源节流。人们都在铆足劲存钱为未来风险“兜底”,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消费的空间自然被压缩。

有些消费者手里有钱,可是没地花。拿汽车市场来讲,一方面传统燃油车性能技术已经面临淘汰,一方面新能源车还没有解决里程焦虑等问题,不少想换车的消费者拿着钱却找不到满意的车型,只有继续观望等待。又如,不少地方搞旅游,还是只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景点打造,喜欢圈地收门票,旅游项目千篇一律,文创产品大同小异,消费者找不到好玩的地方,觉得“人从众”式受罪又无聊。还有些地方管理部门懒政怠政,一到重大及节假日就调整轨道、公交停靠站点、收班时间,甚至直接呼吁居民不要出门,打击市民消费的积极性。

有些消费者出门花钱,但总有麻烦事来烦心。有的地方刺激消费搞形式主义,发个消费券不仅抠抠搜搜,还附带各种“满减”条件,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有些地方和消费者玩套路,景区打着免票的口号却把大门越修越远,逼着消费者买观光车票,惹来不少吐槽。特别是,面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健身娱乐、建材装修等商家的跑路恶行时,一些消费者面临投诉无门、解决不力的窘境,导致消费者再次消费时心有余悸。

秀山洪安一乡村举行棚竹山长桌宴活动。胡程 摄/视觉重庆

提振消费想要立竿见影,不能跟消费者玩心机。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本账,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了,市场才能真正升温。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设置为5%左右,而扩大内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攻方向。

增加居民收入要有实效。荷包是消费最大的底气,否则消费就是一句空话。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消费基本面;另一方面,还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用“消费升级”红利拉动消费大盘。

特别是,当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约为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偏低。要加大转移支付等调节功能,增强财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强化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降低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益”,夯实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力。

创新消费供给要切中要害。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提振消费,首先要把人气聚起来。今年春节期间,重庆焰火表演吸引超17亿人次关注,吸引上百万市民游客到现场参观。此外,四川自贡灯会人山人海,被网友形容“我动也不能动,我退也不能退。”

那么,为什么市民游客愿意参与到这些场景中?因为消费场景的创新给足了消费者仪式感、体验感、互动感。特别是随着“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Z世代”愈发活跃,多元化的消费意愿愈加强烈,文化、科技、情感、视觉等方面的消费呈现出新的趋势。

应当看到,无论是有氛围感的商圈,还是个性化的小店,无论是引领潮流的“首店”经济,还是沉浸式体验的农文旅,新奇独特的消费场景就是其引流的关键密码。可以说,场景创新已经成为打开消费市场的一把钥匙。

人气聚起来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拿出货真价实、质优价廉的产品。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说到底,消费供给侧的改革,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是硬道理。拿养老市场来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市场空间巨大。但当前,养老服务机构呈现两极分化,要么价格高到离谱,工薪阶层难以承担;要么价格相对较低,但服务却难以保证质量。可以说,市场上“靠谱”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让不少有养老消费的市民望而却步。

优化消费环境要有诚意。前不久,四川甘孜州文旅局长刘洪火出了圈,广受好评。他公开为受到退费刁难的网友“站台”,给商家“放狠话”:“谁砸了我们甘孜旅游的锅,我一定砸了你的饭碗。”刘洪的“狠话”也应当让更多有关部门警醒:只有消费保障有力度,消费才能酣畅淋漓,没有后顾之忧。

但保护消费者权益,远不是哪一个领导或者部门的事,我们要打出组合拳,理直气壮地为消费者撑腰。比如,12345消费投诉热线要提高接通率,保证随叫随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与时俱进,不能放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野蛮生长;工商管理、市场监管、消费仲裁等相关部门要动真格、出实招,让法规制度长出牙齿.......如此,才能打破“消费者气也白气,舆论说也白说”的怪圈,让市场真正热起来。



责编 |  程正龙
责校 |  齐飞
审核 | 王方杰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重庆瞭望

往期精彩内容

● 10万+也是群众的口碑
● 把重庆马拉松办成狂欢节
● 数字重庆从“星”破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